【必备】写状物的作文锦集八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状物的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爸爸在院子里种下了一棵桃树,我天天盼望着桃树快快长大,结出美味香甜的大桃子让我尝尝,它还真是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春天,它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叶子的根部长出了一个个小花苞。不几天叶子就长大了,花苞也大了很多,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真像是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没几天时间,桃花开了,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花尖粉嫩的花瓣好像楚楚动人的少女微笑的脸庞。
桃花尽情的开放着,给人们展示了最美丽的样子,随着天气慢慢转热,花朵也迈开了离别的脚步,一片片的花瓣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好像要把它全部的美丽展示给我们看。花瓣落尽了,绿绿的叶子长的已经很茂盛了,一簇跟着一簇,长满了枝头,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每一片树叶都向我们展示着顽强生命力。
没过了几天,花瓣落下的地方,都长出了一个个豆大的青色小桃子呀,真的好神奇啊,我每天都要去看,希望它快快长大。可是爸爸告诉我,桃子成熟要两个月的时间呢,真的是考验我小孩子的耐心啊,看来要耐心等待了。小桃子也是很想快快长大吧,过了不久,长的也快有小婴儿的拳头那么大了,绿绿的,毛茸茸的,挂在枝头吊足了我们这帮小孩子的胃口。
终于,在我们的热切期盼下绿绿的小桃子变成了一个个白里透红的大桃子了,真的是迫不及待啊,我看中了最大最红的那一个,叫爸爸赶快帮我摘下来,洗干净了立刻一大口咬了上去,真的是好香甜,好美味啊,加上这么久的期盼,越发觉得这桃子无比的可口啊,我们大家都美美的享用了桃树送给我们的礼物。
桃子全部都成熟收了之后,桃树只管在炎热的夏天生长茂盛的叶子了,好像是要给人们撑一把大伞,来遮挡炎炎的烈日。秋天紧跟着脚步就来了,桃树的叶子好像很想休息了,一个个偷偷的离开了大树,落在地上伸着懒腰,地面都铺上了一层黄褐色的毯子。
寒冷的冬天来了,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也落了下来,只有树干在冷风里瑟瑟发抖,又来了一场大雪,树枝上还有积雪了,我要出去把积雪打落,爸爸说不要的,寒冷的天气会冻死树上的害虫,明年树木会长的更加的健壮呢。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呀,
四季变化的桃树,让我观赏了美丽的花朵,体验了等待的乐趣,享受了烈日下的阴凉,又和它一起迎来了一年的结尾,这桃树可真是我家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啊。
在我家的窗台上,放着两盆春夏秋冬全身都是郁郁葱葱的植物,它就是芦荟。
它是我跟妈妈有一次去乐购超市购物时买回来的。妈妈说,芦荟有许多的优点,所以我和妈妈要求把它放在房间的窗台上,这样既可以让芦荟吸收到阳光和雨露,又能美化我们的房间,而且这样每天一起床我们就能观赏到它的生长。
买回来的芦荟叶子有许多肉质,碧绿的身上厚厚的,软软的,还长着许多的小刺。妈妈说,芦荟一周浇一回水就可以了,并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来完成,我欣然接受。我每次浇水的时候都会观察它,希望它早点生出更多嫩芽,但是只有一盆,所以家里的空气质量如果只靠这一盆芦荟还远远不够,真希望再多几盆呀!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跟妈妈坐在阳台上一边欣赏芦荟一边晒太阳。看着芦荟,我们突然欣喜地发现,盆子里的芦荟里长出了几棵嫩芽,就觉得盆有些小了,于是,我和妈妈打算移栽芦荟。我们就开始进行移栽工作了,我和妈妈各自拿了一个方便袋和一把芦荟专用培土小铲,到我们小区附近的风景区挖土。妈妈拿着小铲,把泥土一块一块地挖入方便袋里。挖完土之后,我和妈妈匆匆地赶回家,把满满一袋土倒入空盆中。之后,我们来到窗台边,不顾芦荟身上的小刺,小心翼翼地将小芦荟连根拔起,插入刚刚倒完泥土的另外几个盆中。这样,我们将一盆大芦荟给重新搬了一个家,分别搬到另外三个盆中。可我们同时也担心这些被移栽的小芦荟是否能够成功成活。我天天企盼这些小生命能够存活下来。三天后,我来到盆前,发现芦荟非但没有死去,反而很健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来到了妈妈的桌前,问:三天前我们把它移栽,它怎么还会活着呢?妈妈笑着说:孩子,芦荟是一种生命力强大的植物,它就算移栽,也会顽强地生活着。这就是芦荟与其它植物最大的区别,知道了吗?嗯,妈妈,我记住了!我面带微笑地对妈妈说。
移栽成活的小芦荟,经过我和妈妈的精心培育,它们每天都在茁壮成长,它们一个个长得枝繁叶茂,葱翠无比。
在移栽之前,我特意用直尺量了我家的芦荟。嘿嘿。我家的大芦荟已经长25cm,宽4cm,厚2cm。我查了资料才晓得原来这是库拉索芦荟,又称番拉芦荟,番拉为其种名的音译,所以又称美国芦荟。它可以愈合伤口,还可以用来做化妆品和环保型的超美味食物。比如,有一次我腿被划伤了,妈妈就切下一小块芦荟帮我敷上,咦,真神奇!才敷了两天,就痊愈了!
还有一次,妈妈说我刚出生的时候,全身有很多疙瘩,妈妈就买了完美芦荟霜给我敷。过了几天,疙瘩居然不见了。这就是芦荟的神奇之处。
除了上面所说的芦荟作用之外,它还能净化空气。有一次,妈妈把家里的一盆芦荟带到公司来放在电脑旁,便把周围的空气统统变得清新透彻,还能减少电脑给人体带来的辐射。
我爱我家的芦荟,它陪伴我每天快乐的学习与生活!它是我家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们的校园真美,有教学楼、有宽阔的塑胶跑道、有鱼池、有花坛……但我最喜欢的是校园的鱼池。
走进校门,上了台阶,往左走就会看见美丽的鱼池。鱼池中间耸立着假山,鱼池的两边有两棵高大的雪松,像两个卫兵守护鱼池。鱼池中间的假山怪石嶙峋,奇峰罗列,像老人,像仙女,像巨象,倒映水中。水中的鱼儿快活的游来游去,小嘴巴一张一合的,张开的时候像o型,好像在寻找什么食物。它们的眼睛大大的,显得格外美丽,金光闪闪,引人注目。偶尔还能看见一些小鱼五个一伙,九个一群的围在一起,好像在讨论什么。鱼池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鱼池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阳光照射到水里,水面泛起层层水纹,波光粼粼。如果把手放在水里转一圈,就会看见波纹一圈一圈荡漾开去。这时鱼儿就会拼命地逃离,生怕有人伤害它,如果你不仔细寻找,很难找到它的身影。鱼池里的小鱼真可爱啊!
我们校园的鱼池真美啊,我爱我的校园。
鸽子,一种最常见的飞行动物。窗台上、屋顶上,公园里处处可见它们的身影。
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鸽子,它们的种类多着呢﹗有信鸽,肉鸽,还有观赏鸽等等,它们象征着和平,人称“和平信使”。为了能够仔细地观察它们,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拉上妈妈一起来到了紫荆山公园。我们刚到公园,就见鸽子“百鸟群飞”般的向我们飞来,好象在跟我们打招呼呢﹗还有一些悠闲的在草地上踱步。它们大多数都是洁白无瑕的,但也有少量乌黑发亮的,正中间还有一只身上一块白一块黑,头上还戴着一顶“小灰帽”的!一只鸽子落在了离我们不远的草地上,我蹲到了一块大石头后面,静静地观察着它。鸽子的`腿非常短,但是身子却胖嘟嘟的,走起路来一摇一晃。
鸽子的叫声更是可爱,咕咕地叫着,就好像人饿了肚子咕咕叫似的。它的脖子略粗一点。头很小,眼睛红红的,精气神儿十足。它的翅膀比较大,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在蓝天上。“你一直蹲在这儿累不累呀?”妈妈边说边给了我两包鸽子食,“喂鸽子去吧,”妈妈说。“万岁!”我高呼一声,便飞一般的跑到草地上,把鸽子食倒在手心,然后伸向鸽子,鸽子一见到食儿,便像将军一样昂起头,大踏步地走到食物面前,它的嘴虽说又尖又弯,但是啄到手上一点也不疼。我灵机一动,把鸽子食放在了左臂上,没想到那鸽子吃完食,又飞到我左臂上叼了食,扇扇翅膀—飞了!“这家伙!”我看了看所剩无己的鸽子食,两包鸽子食几乎全被那一只鸽子吃完了!呜呜﹏
愉快的时间总是那么地短,傍晚,一群群鸽子扑棱着翅膀飞回鸽舍,在夕阳的余晖下,此情此景美不胜收。
是谁傲霜斗雪?是谁与“岁寒三友”作伴?是隽美多姿的菊花。它是花中四君之一。
我们先观察菊花的茎。茎是笔直笔直的像一个英姿飒爽的战士,又像笔杆一样粗。
叶子的颜色有的是深绿的,有的是翠绿的,这两种颜色真是绿的发亮。叶子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有的像一把小扇子,有的像枫叶一样,还有的像一个个小手掌啪啪的拍着好想再说:“欢迎你们来看我们这些美丽的花朵。叶子的边缘是锯齿状,像一个小锯子在据什么东西。
花的颜色多种多样。有橙色的,有紫色的,有白色的,还有粉色的。这些花白的如雪,红的似火,绿的如一块碧玉。真是美不胜收呀!
花的形状和花瓣也很丰富。有的像绣球,有的像白雪公主的花冠,还有的像外国女郎头上的卷发。看!花瓣挤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呢!它们千姿百态,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无论是菊花清秀的样子,还是菊花扑鼻的香味,都让人赞叹不已,恋恋不舍!
现在,人们在谈及代替他人做某事,特别是代他人写文章时,称为“捉刀”。从字面解释,可以解作代人拿着刀。当然,“刀”不一定是真刀,可理解成各种工具和东西,故指代人做事。“刀”还可讲成“笔”,因古代无纸张之时是以竹简成书,要在竹片上刻写出字来,那“笔”必是刀类锋利之物了。因此,至今仍有“刀笔”一词。 “捉刀”原本来自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世说新语》记载,三国时的魏王曹操,觉得自己长相难看丑陋,而手下的武官崔琰却仪表堂堂、英俊潇洒。曹操常有感于此,自叹自艾,于是,在一次接见匈奴使臣时,令崔琰代替自己,而自己却扮成武官,在一旁持刀站立,侍奉于崔琰坐榻,对使者察言观色。事后,曹操派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意思是你看魏王怎么样啊?匈奴使者回答道:“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真英雄也。”也就是说,魏王的仪表看上去不一般,然而坐榻旁边的持刀之人,看上去那才是位真正的英雄呢!从此,“捉刀”一词就传开了。
看到柳絮,不禁想起了初中时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一段往事。
几个爱好写作的同学在一起共同构思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又是柳絮飘起时”,虚构了一对情窦初开的少 男少 女,他们怎么相识呢?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了半天,最后决定把故事背景设计成柳絮飘飞的时节,男孩子 随口吟 一句“杨花榆荚无才思”,然后不经意间让女孩子接上一句“惟解漫天作雪飞”,于是开始了一段懵 懂、纯洁 而没有结局的故事。
少年时代的心事,谁能说得清呢?
现在想来,当时之所以挑这两句诗,大概是因为青涩的年纪里固执地认为飘飞的柳絮代表着一种飘渺无边 的思 绪,大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蕴含其间,所以才对它情有独钟吧。
后来才发现,对飘飘柳絮情有独钟的不只是我们那帮少男少女,更多的是古代的诗人呢!
印象较深的是和谢家宝树有关的一则故事。
东晋时的名士谢安有一次正在给他们的“谢家宝树”们上课,忽然下起雪来了。谢安就想趁机考考这些“ 宝树 ”,于是随口吟了一句“飘飘白雪何所似?” “宝树”侄子谢朗应声而对“撒盐纷纷差可拟”,谢安认 为不够 好。
这时,一个清脆的女声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句深得谢安的欣赏,断定此女日后必定文采出众。 这就 是有名的“咏絮”佳话,这个深得谢安赞赏的才女就是谢道韫。
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即使用我们普通人的眼来看,也能高下立判。把雪比作盐,只是形似,而谢道韫把雪 比作 柳絮,则不但形似更是神似了。盐有一种重量感,哪里有柳絮因风起的飘逸和优美的意境呢?
后来,因了谢道韫,“咏絮才”成了有才气的代名词。这时,大家是否会想起《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判词 ,曹 雪芹给她冠以“堪怜咏絮才”,那是对林黛玉文学才华的高度褒扬。
诗歌史上,有才华者比比皆是,他们可不舍得错过柳絮这个优美的意象,所以,柳絮成了历朝历代诗人争 相歌 咏的对象。
因为柳絮和柳的宗族关系,柳絮不免也和柳一样带上了离别的印记。最典型的当属隋代民歌《送别》诗: “杨 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诗歌借用柳枝和柳絮传达了盼 望离人 早归的思绪,那飘扬的离思可不就像漫天飞舞的柳絮?唐人郑谷的《柳》亦有类似诗句:“会得离人 无限意, 千丝万絮惹春风。”春风骀荡,柳枝摆动,柳絮翻飞,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离绪。在诗人 看来,这是 柳树柳絮领会了离人的情意,为了表示对离人的同情,才故意去招惹春风的,柳絮的缠绵多情跃 然纸上。
絮者,轻柔的代名词。阳春三月,柳絮轻轻忽忽从树上飘然而下,悠悠落地,缠绵缱绻,风流多情,在诗 人的 眼中也就多了几分风雅。这柳絮入了诗便也有了几多韵致。宋代诗人晏殊的《寓意》中有脍炙人口的“ 梨花院 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诗句,这句诗寓情于景,回忆当年花前月下的美好生活,柳絮也因 此多了几 分风雅之情。白居易曾有诗云:“谁能更学儿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虽然诗人是以此感叹自己 已经失去童 年,无法再去追寻的怅惘,但是,也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儿童捉柳絮的怡然和逍遥,也不失为一 种雅致的生活 情趣。
当然,因为柳絮本身随风而逝,飘荡无依的特性,与很多客居异地,背井离乡的游子的命运颇多相似之处 ,很 多诗人也把柳絮作为身世飘零的象征。不由得想起了《红楼梦》的林黛玉,林妹妹本就是多愁善感之人 ,所以 见飞絮飘泊无定,伤世感怀,不禁发出了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的哀叹。 想来,林妹妹孤单 一人,寄 人篱下,虽则有外祖母疼惜,但生性敏感再加上非愁即病,有这样的感慨大可被我们理解。又如文 天祥《过零 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妇孺皆知,诗人用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 的柳絮,把浮 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孤苦可知,令人心生戚戚。
既然诗人如此钟情柳絮,所以其中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除了上文提到的这些,我个人还对一些词 句倍 加珍爱。最使我折服的比如贺铸《青玉案》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句 。词人将闲愁比作满城飘扬的柳絮,真是恰切之极。再如宋东坡本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可是做起婉 约诗来也 是愁肠百结,动人心魄。他的《水龙吟》中“似花还似非花”的精准描述和结尾“细看来,不是杨 花,点点是 离人泪。”的倾诉,每每读来,总能使人心生凄凄惨惨之情愫,欲读不忍,欲罢不能,纠结不已 ,真真达到了 诗歌动人心肠的最高境界。
放眼窗外,绿意盎然,不觉已是暮春时节,柳絮也早已踪影全无,空留多情之人在此凭吊哀叹。但是,作 为一 种诗歌意象,柳絮却有着永久不散的魅力,无论是古代的文人骚客还是今天的凡夫俗子,总会有人记起 它。
我想,在某一个时刻,柳絮一定还会荡漾在某些人的心底,永久地飘飘洒洒。
今天早上,我看见我家阳台上的月季花开了,可高兴了。只见月季花在枝繁叶茂的地方盛开着,真是翠绿丛中一点红!过了一会儿,妈妈来给花浇水了,她见了,也对月季花称赞不已!
它是多么漂亮,多么可爱。我想等会儿我去上学了,它的花蕊里一定会有许多小蜜蜂来采蜜,来陪伴它。
第二天早上,月季花的花瓣上滚动着几颗晶莹的露珠,是那么明亮,看着那红润的花瓣,我心里一阵喜悦。
前后几幢房子就数我家的月季花最鲜艳,最美丽。我在心里把它送给栽培它的妈妈。
文档为doc格式